![]() 壓鑄模具與模具配件 中國模具工業現狀 中國是模具制造和貿易大國,中國模具制造廠約有30,000 家,從業人員超過 100 萬人。近10年來,中國模具行業一直以每年平均10%以上的增長速度快速發展,2018年中國模具行業的銷售額達到2753億元人民幣,出口總銷額超過60億美金,約占世界模具出口量的四分之一,累計出口模具已超過達200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產能合作已顯現出中國模具的競爭力,特別是已成為國際模具舞臺的重要力量。 中國模具進、出口情況 自 2010 年起,我國模具行業對外貿易實現順差,且順差金額逐年增大,發展態勢良好,結構進一步趨向合理。2018年根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中國模具進出口總額超過82億美元,同比上年增長超過9%,其中進口總額為21.39億美元,比上年僅僅增長4.3%,占中國模具市場消費值還不到5%。進口模具貨源地前五位:日本、韓國、德國、臺灣、美國;進口模具目的地前五位:江蘇、廣東、上海、吉林、浙江。 中國模具出口總額超過60億美元,同比上年增加超過10%,進出口最高為塑料橡膠模具,分別占進、出口總額超過44%和60%,其次沖壓模具分別占進、出口總額的41%和22%;壓鑄模具占比排在第三位,分別占比4.9%和2.2%。中國模具出口前十位國家排序依次是:美國、德國、香港、日本、墨西哥、印度、泰國、法國、西班牙。 2018 年中國模具對美國出口總額為8.8億美元,如果美方一旦全面實施加征關稅措施,勢必會對中國模具出口美國形成巨大沖擊。對于國內模具企業來說,應該要逐步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積極尋求產業升級,不能再走依賴價格優勢的老路了。 全球模具市場情況-各國模具簡況 從全球的主要模具制造四類國家和地區如下: 第一類:歐洲以德國、意大利為主以及法國、瑞士、瑞典、西班牙及美國和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制造業發展水平高、發展速度快、技術先進、國內市場對模具的需求大,具備開發各種高端模具的能力,符合各產業客戶的高品質需求,整體水平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第二類:包括葡萄牙、韓國、新加坡、土耳其等國家和中國臺灣、香港地區。發展模式大致為由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從事工業化生產,漸漸步入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出口,模具工業技術水平已由初期低精密度向高精密度發展。 第三類:如中國、印度、泰國、巴西等。其從業人員眾多,模具工業技術參差不齊,以民營企業為主,具有一定的規模和特色,但民營企業整體技術水平偏低,在設計加工、效率、品質管控方面能力表現不足。不過也有個別國有模具企業水平較高、能力較強,具備比肩世界模具制造先進企業。 第四類: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和轉移,模具需求量較大,模具制造能力不足的國家,如墨西哥、南非、智利、越南、阿根廷等,由于地域、市場的需求,促使模具產業的發展。
汽車用大型鋁鎂合金壓鑄件,對壓鑄模具有更的高要求 中國模具產業鏈的現狀 (1)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充分競爭的時代,成本壓力已經影響企業技術進步的步伐,模具企業面臨市場過度競爭,設備改造、技術更新的壓力愈來愈大,企業選擇適應自己發展的方式轉型升級,尋找適合自己擁有獨特的自我發展運營模式,在細分領域占據優勢地位,并取得穩定的細分市場份額,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品牌影響力的企業,已經是模具企業的共識。追求走差異化發展之路,成為細分市場的佼佼者是應對當前市場需求的生存必由之路,進而提升了我國模具整體制造能力。 (2)模具行業還沒有形成總包分包的合理布局,模具企業的產品優勢差異化沒有形成,企業集中度差。構建以模具為中間結點的上下游產業有效快速協同、線上線下有效促進的模具產業生態圈的建設刻不容緩。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將為中國模具以及各制造城市群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生機。 (3)協同融合供應鏈管理和服務外包業務協作廣泛開展,企業與客戶逐步從產品購銷關系向運營伙伴、價值伙伴關系過渡,模具制造商與模具下游客戶一同提供最終產品的伙伴集成商。市場競爭逐步從企業個體競爭向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競爭轉變。模具企業家可以專注于質量、成本和交貨期。 (4)模具企業突出圍繞模具質量保障、精細化制造、協同能力、運營質量等要素。以追求效能為目標,由適者生存到共享共建,由競爭到合作,由企業到平臺,形成優勢互補、協同并進,也就是制造的能力體現在鏈的優勢。 (5)數字化模具制造的轉變:企業信息流、設計流、制造流、資金流、物流等要素效益質量縱橫雙向集成,在精細化、知識化、專業化、網絡化方面下功夫實現增值效率;軟件技術提升硬件裝備的應用價值,也是實現增值效益。 (6)生產制造生態新模式正在形成。在新的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的未來,模具產業的效能意識體現現在縮短模具的制造周期;在精細化、高效加工技術應用能力;高精設備的需求與設備利用率提升;信息化定制化客戶管理等方面有效響應;軟技術提升與改善加工設備的運用能力成為企業關注的熱點。 (7)有效利用資源、集成材料、工藝、裝備的工程服務成為主旋律。歐州、美國、日本等優質模具企業人均產值超過200萬元人民幣。我國模具企業人均產值平均在40萬元人民幣左右,我國最優秀的模具企業人均產值也很少超過100萬人民幣,差距比較大,這是我們追求的效能目標。
鎂合金大型汽車結構件,對壓鑄模具提出新挑戰 中國模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推進方向 (1)推進模具數據庫建設、標準化拆分模具零件、標準化制造流程(設計、排產、加工、裝配、質檢)、標準化管理(運營、采購、客戶服務、員工考核),不斷完善有利于質量發展的企業制度性建設,標準是效率與品質的保證。企業標準應該追求高于國標、行標的市場導向的高標準,更是開拓市場的重要砝碼,推動技術進步與產品優化最終得到回報的重要手段。 (2)推進利用數字化、互聯網、線上線下模具產業鏈的協同要素聚合生態圈建設,建立以國際訂單推導的中國模具國際貿易平臺及營銷售后服務基地,形成公正、公平、有序的模具貿易環境,推動模具產業高質量發展。 (3)推進智能化模具產品的研發,具有搭載傳感器控制成型溫度、壓力、時間節拍、自動潤滑、維護保養提醒等控制的智能化模具,形成模具使用大數據,為下游沖壓成型、注塑成型、壓鑄成型提供工藝功能保障,提高模具生產的效率及合格率,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延長模具使用壽命。 (4)推進模具的智能設計及智能制造,通過對設計軟件的二次開發,建立模具標準庫、設計庫,凝練設計要素、比對、算法,通過智能設計手段,加快模具設計的準確性、縮短設計周期等;通過單臺設備的智能加工軟件模塊系統,機床加工可利用時間優先、加工表面質量優先或輪廓絕對精度優先等不同方案,修改控制裝置和控制參數;在線測量在線補償控制,冷卻系統調整,同時實現防撞的智能功能,以減少模具設計和模具制造的時間,從而縮短開發周期形成競爭優勢。 (5)推進國產高端工模具鋼應用示范平臺的建設,研究工模具鋼質量控制的關鍵因素和國內高性能工模具用鋼的實際水平及發展方向,建立高端國產工模具鋼的團體標準,提高國產工模具鋼的質量和穩定性。不少制造精度要求高、使用壽命長的出口模具均需選擇進口鋼材,由于進口鋼材價格較高,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產品的最終價格和競爭力,高端工模具鋼替代進口當務之急。 (6)推進模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模具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平臺,發展大型、復雜、精密模具及相關模具配套產品,同時加快模具行業龍頭企業的培養速度,建立起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民族模具品牌,提高我國模具產業的知名度,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做大做強我國的模具制造業。
壓鑄模具制造車間 結語 低端的制造業不能支撐未來,中國模具應該在設計與研發上多下功夫,這才是今后產業發展的重要出路,不斷提升中的中國模具產業需要在管理方面應該大刀闊斧的改革,打破我國模具產業種種不合理的的管理因素,引進先進的管理方法,并引進先進的管理人才,培養管理人才,逐步根除我國模具產業中的管理弊病,提升國際競爭力,促進中國模具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者:張小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