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商報報道,疫情加銷量的雙重打擊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終于迎來了新的時間表。3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延長兩年。對于正在經歷寒冬的整個汽車行業來說,補貼退坡暫緩,無疑為新能源車商們提供了更久的回暖時間與更多的自救空間。此舉將利好汽車工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以及壓鑄產業的發展。 此前工信部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曾提出,中國在2020年完成新能源汽車產銷200萬輛。此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也提出,2025年中國汽車年產銷約為35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要占總量的1/4,屆時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需達700萬輛。 會議確定,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延長兩年;中央財政采取以獎代補,支持京津冀等重點地區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舊車,從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底減按銷售額0.5%征收增值稅。 其實利好政策在此前已放出信號。1月20日,工信部部長苗圩曾表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策正在研究,有可能延緩。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認為:“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五年增長,政策起到了推動作用,但市場力量還比較小。”我國新能源車市遠未達到由市場力量驅動持續發展的階段,欲在2025年實現滲透率達25%的目標,未來幾年仍需要有足夠力度的補貼替代政策。 實際上,政策補貼在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中功不可沒。2010年起,我國開始提供新能源汽車補貼,為國內新能源汽車提供發展契機。2009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不足300輛,但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突破30萬輛,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隨著銷量逐漸提升,新能源車脫離政策扶持交由市場化發展被提上日程,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隨即進入退坡通道。2017年,補貼標準首次下調。2019年國家補貼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50%,地方補貼也將在過渡期后完全退出。 與此同時,補貼大幅退坡也讓國內新能源車市“急剎”,在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邁過百萬輛大關后,2019年新能源車市出現首次負增長。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同比下降4%。 如果說補貼退坡是對市場的降維打擊,那么疫情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數據顯示,2020年前兩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下滑超40%。 此前工信部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曾提出,中國在2020年完成新能源汽車產銷200萬輛。此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也提出,2025年中國汽車年產銷約為35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要占總量的1/4,屆時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需達700萬輛。 來源:北京商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