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陜西省榆林市發改委發出《關于確保完成2021年度能耗雙控目標任務的通知》,要求自9月份至年底對部分重點用能企業實施限產、停產等調控措施,該項通知涉及40余家金屬鎂冶煉企業。有消息人士稱,該地區約15家鎂廠被要求暫停運營,30家鎂廠被要求減產50%,有效期為今年9月至12月。 據了解,陜西作為國內最大的鎂金屬產區,限產、停產等調控措施的實施將對鎂市場產生重大影響。陜西省鎂業集團旗下媒體平臺陜鎂V言報道,2021年9月22日,因主產區的停產加重,鎂價大幅上行。陜西府谷地區99.9%的鎂錠主流出廠含稅現金價格達到62400-62500元/噸,較上一交易日漲18500元/噸。此外,聞喜、太原、寧夏三地99.9%的鎂錠主流出廠含稅現金價格亦均在62400元/噸之上。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今年1-6月,中國國內鎂產量同比增長8.13%至43.4萬噸。作為全球最大的鎂產區,陜西上半年的產量為30.25萬噸,同比增長16.92%,陜西的減產將嚴重影響國內外市場的整體供應。 尚鎂網統計,榆林市府谷縣是全球最大的金屬鎂生產集聚區,全縣已有原鎂生產企業34家,建成產能70余萬噸。該縣2020年的鎂產量為47.86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52%。今年8月份,鎂產量在4萬噸左右。2021年1-8月份,累計產量約為3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5.4%。 尚鎂網報道,根據相關要求,自9月20日起,將對府谷縣第一批能耗雙控重點調控企業采取停止生產供電措施,其中包括電石、鐵合金、蘭炭、金屬鎂行業企業。據多方人士證實,此次停產和限產力度明顯加大,可能涉及了府谷縣全部鎂廠,府谷縣主要鎂廠均已按照要求實施停產。
據壓鑄周刊觀察,上個月同期(8月23日)和9月1日,府谷地區99.9%的鎂錠主流出廠含稅現金價格分別為23300-23400元/噸、30000-30100元/噸,同比增長幅度直線上升。 由于限制排放和能源短缺,以及鎂冶煉廠的大規模關閉,鎂的價格攀升至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國際鎂協會稱,鎂的價格已升至13年來的最高水平,并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進一步上漲,預計“到2022年上半年末恢復到更正常的水平”。 尚鎂網報道,與其交流的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均表示,雖然都理解和認同能耗雙控的政策方向和行業趨勢,但是突如其來的停產和減產措施令市場受到強烈沖擊。疊加國內各地原材料價格的普遍上漲、供應緊張、環保監管等因素,鎂供應端的 問題和矛盾突出。 鎂下游用戶特別是鎂合金、海綿鈦、鋼鐵脫硫用戶已經無法承受高昂的鎂價,相關鎂加工〔鎂合金為壓鑄行業三種(鋁合金、鎂合金、鋅合金)用量最大的輕金屬材料——壓鑄周刊注釋〕企業全部陷入虧損,大多企業進入停產狀態。由于貨源大幅減少、價格翻倍、海運價格大幅攀升,鎂出口企業難以交貨,國際貿易糾紛正在增加,國內外鎂產業鏈、供應鏈的風險也正在加大。 本文圖片來自:陜鎂V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