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官方報道顯示,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6%,同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創下2012年8月以來新低,且連續四個月保持在臨界點50以下。 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1.2%,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中小企業PMI為48.3%和44.8%,分別比上月下降0.4和1.8個百分點,繼續低于臨界點。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繼續高于臨界點,新訂單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于臨界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認為,11月制造業PMI指數下降0.2個百分點,表明經濟觸底過程中存在一定波動。產成品庫存、采購量等指數下降,購進價格指數較大幅度下降,反映企業信心不足,去庫存活動增加;新出口訂單指數較大幅度下降,預示外需水平可能進一步下降。 “當前制造業小幅下行波動,主要受傳統行業、高耗能行業深度調整所影響,但整體穩中向好的發展基本態勢沒有變。”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陳中濤表示,一是創新驅動、消費拉動對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提質增效貢獻持續上升;二是大中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保持穩定的基本態勢沒有變。不過,小企業本身具有波動較大的特點,11月份波動幅度明顯擴大,或意味著小企業下行壓力有所增加,值得關注。 專家認為,整體來看,當前制造業處在分化調整、優化升級階段。傳統產業加快調整,新興產業在孕育中成長。在制造業回落的背景下,服務業活動的較快發展已經成為經濟穩定的主要動力。 澳新銀行(ANZ)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數據說明中國制造業的收縮態勢仍在繼續。他認為,由于經濟增長放緩和通縮壓力加大,中國政府可能會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同時執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以避免2016年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 同日發布的11月份的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6%,環比上升0.5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