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勒亮相“2020國際壓鑄展” 疫情之下壓鑄產業的新機遇--布勒亞太區高層訪談 近日,年度行業盛會“2020國際壓鑄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圓滿落幕。布勒Bühler作為國際知名壓鑄機制造商,一如既往盛裝“亮相”,以“數字化”為主題,現場展示了Ecoline S系列中小型壓鑄機、大型壓鑄機Carat系列的壓鑄島模型,以及myBühler數字化用戶平臺。 展會首日,布勒集團亞太區總裁王維波先生、布勒壓鑄事業部亞太區總經理盧敏先生接受多家專業媒體記者的采訪,由主辦方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分會(FIMES)聯合《壓鑄周刊》開設 “直播間”,對采訪進行了現場直播。 本次采訪,布勒亞太區兩位領導人,圍繞著“布勒參展主題”、“數字化壓鑄及智能制造”、“疫情下的危機與機遇,對布勒及壓鑄行業的影響”、“5G通訊、輕量化及新能源(電動)汽車”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的解答。 記者:本次展會,布勒帶來了哪些亮點展品,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主推產品的競爭優勢嗎?布勒是如何保持這種優勢的? 盧敏先生: 本屆展會,布勒的參展主題是“數字化”。我們的“數字化”,利用“云技術”將傳統壓鑄和機加工生產的控制、管理、操作系統,用數字化平臺把它們集成起來,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生產。本屆展會,布勒不僅帶來傳統中小型壓鑄機Ecoline S系列的實體,也帶來了國產大型壓鑄機Carat 系列的一個壓鑄島模型。這個模型是一個基于數字化管理平臺(SmartCMS)的實景模型。myBühler則是布勒推出的數字一體化用戶平臺,可以將布勒設備的所有信息統一管理,從而實現一個平臺,多種設備,隨時訪問。內容涵蓋在線監控、設備信息、故障分析、備件采購、服務咨詢、網絡課堂等多個版塊。
布勒壓鑄事業部亞太區總經理盧敏先生 記者:今年的新冠疫情,對布勒壓鑄事業部,在中國及亞太區有哪些影響?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布勒壓鑄事業部在中國及亞太區的新技術研發及應用、市場營銷及推廣、客戶服務等方面做了哪些調整和部署?后疫情時代,布勒亞太區將如何布局,找到新的增長點? 盧敏先生:對于布勒壓鑄亞太區來說,汽車零部件客戶占的比例非常大,盡管一些其他應用領域,例如通訊,這幾年也在不斷發展。最近兩三年,我國汽車產業進入調整期,產銷量連續下滑。今年又遇上新冠疫情,對整體壓鑄的行業沖擊還是比較大的。 從布勒壓鑄亞太區的角度,業務沖擊比較大的年份發生在去年2019年,我們的業務量下滑明顯。不過,很多情況下,危機和機遇是并存的。通過過去一年的自我適應和調整,自我發展和完善,今年布勒又迎來一個增長的機會。過去半年我們的業務已經回暖,甚至反超,今年不光在大陸地區有好多項目訂單向我們“集中”,并且在臺灣地區、越南、泰國也出現了新的增長點。這對于布勒壓鑄亞太區而言,展示了良好的的勢頭。 記者:在數字化轉型成為大趨勢的今天,布勒在數字化創新方面有怎樣的投入以及成果?是否有一些成功的客戶案例?還有哪些經驗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 王維波先生:本屆壓鑄展,布勒全新推出數字化360°全景3D展廳和專題微站,這是數字化的創新嘗試。我們常說,創新帶來一個更好的世界,布勒的愿景是“布勒創新,驅動未來”。在創新過程中,數字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通過“數字化”,給客戶和行業帶來巨大價值。我們在糧食加工領域,助力客戶打造數字化工廠,目前第一個數字化工廠已經成功投入運營。今年又簽了幾個數字化工廠項目,每年都在遞增。 生產線的數字化控制包含:數據精確度、控制的精度,生產制造用數字化來指導,存儲參數用數字化方式呈現,迎合客戶的需求,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舉一個布勒糧食加工設備數字化應用的例子,國內最大的糧食加工企業,所有的工廠從糧食收獲、倉儲、加工、出倉……全過程采用數字化控制和管理。布勒希望通過“數字化”工廠的推廣,引領和推動行業發展與進步。
布勒集團亞太區總裁王維波先生 記者:在國家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中,貴司的獨特優勢有哪些?經過這次抗擊疫情,布勒打算如何進一步拓展自己的優勢? 王維波先生: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已提出了很多年,其實質就是實現制造業的“智能制造”或 “先進制造”。智能制造,就是對工廠和生產線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提升和管理。國家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的愿景,和布勒打造“數字化工廠”的愿景相吻合。從布勒的角度而言,無論是壓鑄,還是食品和糧食加工,我們致力于推行數字化生產。未來,我們將把數字化升級到更高版本,比如:布勒數字化工廠2.0和數字化工廠3.0。我們希望,對中國高端制造起到助推和引領作用。
工作人員為專業觀眾介紹布勒數字化壓鑄島 記者:在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全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將安排資金,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包括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數據中心,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等。您認為,這是否意味著我國壓鑄行業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如果是,貴公司將如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進一步成長壯大,為振興產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王維波先生:剛才您提到的李克強總理提出的未來發展理念,我認為應該重視幾個方面。 一是科技引領。汽車工業持續發展,包括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充電樁、新基建的建設……都需要新科技來帶動。在這些方面,布勒一直走在各個領域的前沿,把我們的科技,應用于這些行業的建設與發展。 另一方面是創新投入。布勒亞太區,未來將更加注重創新投入。增加資金、創新投入,包含研發、人才兩方面的投入。未來,我們將繼續朝本土化方面去引導,本土化的人才、本土化的應用研究和技術研發、本土化的生產制造。在這些方面,盧總帶領的壓鑄團隊做的非常好。 記者:今年的疫情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布勒是如何應對的?布勒作為制造行業一個非常大的外資企業,是否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除了壓鑄行業以外,布勒不同行業的業務是否也受到一定影響?布勒會有怎樣的調整? 盧敏先生:疫情對行業的沖擊,大家都能看到,是很明顯的。布勒,作為一家外資企業,我們不能預判疫情未來的走向,但是有自己的戰略規劃。正如王總剛才說的“中國制造2025”,作為一個理念、一個方案、一個戰略。正如,我剛才所講,疫情不完全是一次危機,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也來帶很多機遇。 除了壓鑄以外,布勒有兩個事業部今年的業務比預計的形勢更好。預計到第三季度,這兩個事業部就可以完成全年的業績目標。壓鑄事業部除了4月份受一些影響,今年前半年的銷售數字都非常亮眼,基本達到20%的增長率。再加上我們最近開發的一些新業務,也驅動了業務增長。因此,整個布勒全球,亞太區,以及壓鑄部門,我們預計全年業績好于去年,甚至超過前兩年。各部門業務預計將實現大面積增長。 之所以能取得這么好的業績,跟布勒注重研發前沿技術以及準確預判未來發展趨勢有很大關系,比如剛才提到的“數字化”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尤其是在全球疫情的形勢之下,不斷加強這些方面的投入顯得尤為重要。 記者:不言而喻,復工復產進程中,我們還面臨諸多困難。尤其是受全球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的嚴峻形勢,給困難增加了許多不可知因素。我們常說:“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依您看,我國壓鑄行業的發展希望是什么?機遇在哪里? 盧敏先生:去年年底,我們和王總有一個交流,話題是如何預判壓鑄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今年上半年,我也閱讀了一些歐洲行業協會、咨詢公司的研究報告。對于壓鑄行業,我還是比較樂觀的。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我認為至少三年,壓鑄行業的形勢還是不錯的。這次疫情,迫使我們所有的人改變自己的行為去適應,這為行業進一步增長提供了新動能。 我曾看過一份報告,講的是壓鑄行業未來的增長點,并非消極態度。盡管有很多擔憂的聲音,但是從行業來講并沒有那么悲觀。我舉個例子,從2019年開始,全球汽車行業已經陸續開始新一代車型的發布,這些新車型的發布將帶來很多機會。從設備生產商的角度而言,這些機會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業務拓展方向。 另外,目前全球都在推廣5G通訊網絡,不僅是中國的5G通訊廠商,還包括諾基亞、三星等外資廠商,都將帶給我們很多機會。把握住這些機會,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向市場或者行業推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布勒展示壓鑄件在汽車、新能源、5G等領域的應用 記者:當前,國內5G通訊用戶行業“一枝獨秀”,汽車產業持續低迷。您是如何看待這兩個用戶行業的現狀及前景?布勒如何參與其中,應對市場的變化? 王維波先生:剛才盧總談到了壓鑄行業和汽車領域的一些看法。可以看出,未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還是很不錯的。從現在到2025年,在經濟保持穩定發展的情況下,汽車產業將持續發展,因為中國汽車市場容量足夠大。這時,我們應該在壓鑄技術的領先性、先進性、創新性上進行更多的投資,讓用戶有更好的設備和技術可選擇。 關于5G通訊,這是非常大的話題。這個話題不僅在中國,在全球都起著重要作用。5G通訊技術,對整個國家以及各行各業都有著很大的帶動作用。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2035年前后,5G都將發揮巨大的作用。從通訊領域,到工業領域,再到汽車領域,影響巨大。當前5G對全球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在2.9%,在未來十年,每一年的貢獻率將預計達到5%。 目前,全球GDP總量超過85萬億美元,美國20萬億,中國14萬億,其他國家加起來超過50萬億。所以,5G帶動GDP的產值是非常巨大的。從布勒的角度而言,我們有很多技術應用于5G大產業。例如:布勒壓鑄技術,鋁合金鑄件在5G基站、5G手機上的應用;布勒研磨技術,在5G產品或通訊設備的儲能電池、PCB線路板、陶瓷濾波器、涂料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布勒的連續混漿技術,在5G所用的儲能電池、鋰電池閃光燈的應用。另外,光學玻璃、光學產品,比如5G手機照相機的薄膜,都應用了布勒的技術。
布勒展示壓鑄件在汽車、新能源、5G等領域的應用 記者:您覺得壓鑄行業的下一個增長點在哪里?布勒對此是否已經有了一些布局? 盧敏先生:從我個人經驗來看,我們業務的增長點,無論是在汽車行業也好,5G行業也好,3C行業也好,或者是其他行業也好,從壓鑄技術的角度來看的話,其實就一個方向——“輕量化”,或者說壓鑄件在更多領域的應用。未來,我相信這個方向和趨勢將會持續下去。在亞洲和中國市場,壓鑄技術和壓鑄產品在我們日常生產的應用,仍在不斷地深入,還有巨大潛能待挖掘。 大家認為這些年國內的壓鑄件產能過剩,但是從細分領域來看,十年前,我們無法想象,今天的中國能成為壓鑄產業的“全球之王”。回看過去十年,產能過剩是否產生了惡性競爭或者過度競爭?通過這個競爭,我們現在能夠看到,比如壓鑄件,現在出現兩個發展趨勢,一是壓鑄件超大型化,二是小型化。比如做缸體等一些中型壓鑄設備(2000T左右)生產的壓鑄件,在過去兩三年里需求在減少;而超大型、小型化的壓鑄件增量非常大。你是否有實力去做這些產品,或者提供生產設備或技術。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布勒展示壓鑄件在汽車領域的應用 另外,關于5G的話題,大家都知道,通訊技術從2G、3G、4G、5G,每一代通訊技術的變遷,時間跨度基本是3到5年,但是,據說5G的時間跨度將超過5年。從壓鑄應用領域的角度,5年的5G發展將給壓鑄行業帶來更好的契機。因此,我認為,機會永遠都在,關鍵是如何抓住這個機會,以及把市場的機會變成自己的機會。 記者:汽車行業正在面臨電氣化的變革,電動汽車和混動汽車的零部件更加復雜,對壓鑄件的要求會更加高,布勒如何抓住這樣的市場機遇?可以為汽車電氣化提供哪些助力? 盧敏先生:汽車電氣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電動汽車對壓鑄件的要求可能會更高。布勒如何迎合這個趨勢?有沒有針對電動汽車結構件或輕型化模組電池包開發一些技術工藝?其實,不僅是設備,我們也開發了很多技術工藝。這幾年布勒在國內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技術及工藝,其實較早之前我們在歐洲就開始研究電動汽車和相應的配套技術。 回到汽車電氣化的話題,電動汽車催生對超大型壓鑄件、超大設備的需求以及更大量的新小型壓鑄件,比如自動駕駛。其實,目前市場存在一些小型壓鑄件新產品的需求,而這些小型件的訂單不像以往靠價格就能拿下,要靠技術實力、相應的壓鑄能力儲備,而這些訂單都是百萬級的。為此,未來行業將會形成怎樣的趨勢?有些企業能夠獲得大訂單,做大型件,做數量龐大的小型件。有些企業就面臨訂單短缺的嚴峻挑戰。這是壓鑄行業很明顯的一個趨勢,尤其是2020年,或者疫情當下。有些企業訂單非常飽滿,生產處于飽和狀態;有些企業面臨生存的問題,兩級分化明顯。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更要去拼實力和儲備,不僅是技術和設備的儲備,還有人才的儲備。 記者:您是否看到了壓鑄行業一些新的應用領域,是否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盧敏先生:剛才談到了“輕量化”是一個總體趨勢,新的應用領域包括一定時期的5G通訊,以及航空航天、卡車、重卡、商用車等領域,目前發展迅速。在汽車行業,我們平常談的大多是乘用車。其實,壓鑄行業的應用范圍很廣,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產品覆蓋廣泛;在卡車領域,尤其是重卡,在過去的兩年里,國內汽車產銷量在下滑,但重卡仍保持一個增長的勢頭。 結束語: 本次訪談是在疫情的大環境下進行的。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及全球經濟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各行各業受到不同程度沖擊,壓鑄行業也不例外。受汽車工業低迷及疫情的“雙重打擊”的壓鑄業舉步維艱。此次采訪中,獲悉布勒壓鑄業務逆勢大幅增長。布勒高層表示,這與布勒一直以來在企業創新、技術研發、人才儲備等方面的投入分不開。疫情之下,危機呈現,危機之下蘊含“機會”。正如盧總所說“機會永遠都在,關鍵是如何抓住這個機會,以及把市場的機會變成自己的機會。”因此,這些“布勒經驗”,對于壓鑄企業走出經濟危機,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