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勁集團創始人 劉相尚 一家傳統制造業企業,在風起云涌的產業變化中,40年常青不倒,永葆活力。它保持長青狀態的秘笈是什么? “以技術為立業之本,以創新為發展之源。”中國鑄造協會理事、力勁集團創始人劉相尚如是說。在堅持自主創新的理念下,力勁集團成功研發出中國第一臺鎂合金壓鑄機、第一臺實時控制冷室壓鑄機、第一臺兩板壓鑄機、第一臺鎖模力2000噸、3000噸、4500噸冷室壓鑄機,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是全球為數不多的能生產制造合模力3000噸以上壓鑄機的企業之一。 世界最大的壓鑄機制造商 1979年,因看好機械行業巨大的市場前景,劉相尚選擇進入壓鑄機制造業。1985年,在香港成立了力勁機械廠有限公司。“當時香港正處于蓬勃發展時期,各行業對金屬加工件需求特別大。”他回憶道。 但擺在他面前的路并不好走。 “發展工業,成本大,相當困難,我就想能否尋找到再生發展的路徑呢?”當時香港市場上的壓鑄機基本上都是日本進口,價格昂貴。面對這樣的市場格局,他毫不猶豫選擇了“死磕”產品質量。他制造的壓鑄機,不僅質量上乘,而且價格比進口的低,客戶成交率100%。靠著良好的質量口碑,力勁業務迅速在香港市場站穩腳跟。這一段發展歷程,為力勁集團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上世紀8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國內經濟逐步發展中。其時,由于土地資源少,人力成本高,香港制造型企業發展面臨著挑戰,一些本地企業開始往東南亞、中國內地遷移。劉相尚毅然來到了內地,在深圳成立了公司。“從生產熱室壓鑄機起步,力勁靠著過硬的技術產品,在內地市場打出了名聲。隨著中國工業的迅猛發展,對金屬及塑料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力勁正式成立了注塑機項目部,設技術開發部。”劉相尚說。基于豐富的壓鑄機研發和制造經驗,很快地,力勁集團開發出數款注塑機機型,井實現了量產。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客戶需求的變化,力勁集團不斷調整發展方向,“我們現在專注于設計、制造及銷售壓鑄機、注塑機和數控加工中心。我給公司定下的目標是,到2020年,產品質量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他堅定地說。 目前,力勁集團在全球擁有9個主要生產基地,在20多個國家設有超過60家銷售辦事處和服務中心。 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壓鑄機制造商、中自五大注塑機制造商之一和中國最具解決方案的CNC加工中心制造商。 借力產學研合作,為企業賦能 新經濟、新形勢之下,傳統行業如何轉型升級?這成了眾多傳統制造業不得不回答的問題。力勁集團的答案是:“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生產模式。” 劉相尚十分重視企業的自主創新,他通過產學研合作方式為企業創新能力持續賦能。 2000年,力勁集團與清華大學合作,共建清華一力勁壓鑄高新技術研究中心,成功研制出大噸位的鎂合金壓鑄機,填補了國內3項鎂合金壓鑄機技術空白。2008年,力勁集團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成功推出全球首臺上射式微型注塑機,該成果榮獲“日內瓦發明金獎”。 “我喜歡搞技術,設備都是自己設計的。”一說到研發,他特別興奮,“研發必須了解客戶的使用要求。每一個設計都有它的優點,要聽聽客戶的要求,才知道哪些優點可以借鑒,哪些缺點需要改進。”他說。力勁集團實施科技領先戰略,利用先進的設計開發軟件及一流的測試設備,實施探索一代、研制一代、生產一代的研發模式和戰略,研發涉及鑄造技術、新材料應用、自動化應用等多學科領域,為工業4.0智能裝備制造奠定了雄厚的根基。目前,力勁設備廣泛應用到汽車、摩托車、家電用品、電子產品、時尚配飾等行業中。 力勁集團現已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多所高校院校“聯姻”,進行多元化技術合作,并建有~支由200多人組成的科研團隊,累計獲得超過200項專利。 駐扎大灣區,謀求新發展 特別有意思的是,在壓鑄機和注塑機行業,劉相尚給自己培養了很多“對手’。“行業里基本上是從我這里出去的,但看到大家都能夠發揮作用,努力推動行業發展,我感到很開心。"他由衷地說。 劉相尚認為,力勁集團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力勁集團不拘一格用人,通過內部培養、外部吸收、大膽啟用本地人才“三部曲”,吸引到了全球優秀的管理和技術人才。據他介紹,在用人和留人方面,力勁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學的人才管理制度,為每一位員工提供一個自由、公平、積極的發展平臺,讓每一位員工都能得到同等的職位晉升、才智發揮、福利保障的機會和待遇。“員工的忠誠和高昂的士氣可把團隊效率發揮至極致。我們歡迎不同背景的人才,鼓勵、支持并培養員工個人專業成長,肯定個人表現及團隊成就。我們強調團結精神同時亦尊重不同的意見。”他說。 從上世紀80年代末來到內地設廠,劉相尚和他的力勁集團,與中國經濟共同成長。他也見證了內地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 今年2月,國家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規劃背景、總體要求、空間布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等。
“力勁一向看好國內發展前景,已在國內多地布局了。在科技創新加快、消費升級持續推進、新模式不斷涌現的大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提出,將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劉相尚直言,“產品價格不可能提高,但能夠通過提高效率來應對市場競爭,這就是我們的挑戰。大灣區內豐富的產業資源,扎實的產業基礎,能為我們提供良好的解決方案。”劉相尚正朝著新的目標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