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對標歐美先進技術,伊之密的產品品質得到顯著提升。 在廣東伊之密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之密”)的順德總部,一臺由HPM公司產于1937年的柱塞式注塑機被放置在大廳醒目的位置。2011年,伊之密收購HPM后,這臺有近百年歷史的美國第一臺注塑機跨越重洋被運至順德,以此作為伊之密對技術的尊崇和品質的堅守。 從2002年創業靠注塑機起家,陸續拓展到壓鑄機、橡膠機、高速包裝系統和機器人自動化等領域,伊之密發展成全球唯一一家在模壓成型裝備各領域都有涉及的企業,實現了由輕到重、從主機制造商向工業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躍升。 通過收購國外企業,引進汽車工業管理模式,到歐洲設立研發中心,伊之密闖出一條連接中歐成型技術的捷徑。 “叫板”歐美市場 14年煉出國內壓鑄重器 “這臺機是2000T的噸位,在進行出廠前最終檢驗;那一臺3500T的噸位,明天就要發往上海……”伊之密壓鑄機事業部副總經理黎前虎對著一臺臺“大家伙”如數家珍。對伊之密而言,從注塑機切入壓鑄機領域才短短14年時間,“如果要問國產機和國外機最大的差距是什么,那無疑就是可靠性。”黎前虎坦言,雖然國內壓鑄設備近幾年快速崛起,但數十年的發展差距也讓公司意識到質量只能系統地逐漸提升,不能一蹴而就。 真正推動伊之密在壓鑄機行業由輕到重的跨越,是與HPM公司的技術整合。2011年,伊之密正式收購了國外百年企業HPM。作為北美最大的壓鑄機和注塑機制造商,HPM所制造的重型壓鑄機久負盛名,是北美大型壓鑄廠家的主流設備。 “HPM以終生不壞的標準來打造產品。”黎前虎說,也正因如此,即使50年過去了,依然能看到HPM重型機在客戶車間正常運行。 去年5月,歷時16個月研制,伊之密HPM4500T壓鑄機正式從伊之密順德總部揚帆出海。這是伊之密和HPM有史以來聯合設計生產的最大噸位的機器,目前已經向北美知名汽配企業交付使用。 這也是伊之密針對全球高端客戶在超重型機領域的一大突破。“這款機型上市后大受好評,填補了國內市場在高端重型壓鑄機領域的空白,質量、性能媲美歐美進口機的水準,將與歐洲、日本機正面競爭。”黎前虎說。 對標汽車經驗 “降維”攻克品質痛點 近兩年,以塑代鋼、汽車輕量化一直是伊之密董事總經理甄榮輝關心的課題。隨著汽車零配件的國產化提速,機械裝備行業迎來了一個龐大的汽車市場,但也對設備供應商的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過去在裝備行業,因按傳統方法組織生產,如遇上產量短期內大幅增加,產品質量很容易出現大幅波動。而汽車工業的成熟發展,很大程度是依靠模組化生產,廠商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汽車模塊的選擇和匹配設計,優化汽車設計方案,這有利于提高汽車零部件的質量和自動化水平,提高汽車的裝配質量,并縮短汽車的生產周期。 而伊之密則希望借助復雜工業的成熟經驗,對機械裝備行業實施“降維打擊”,攻克品質痛點。“最近我常跟同事探討,我們不能只用機械行業傳統的經驗來看機械裝備的品質提升,而要跳出自身行業的限制,去深入了解汽車行業。”甄榮輝說,近年來,公司一直在努力學習汽車工業高度進化的運營模式,通過模塊化產品設計、模組化多級生產計劃和整機總裝流水線生產,進一步提升產品的質量標準,縮短產品交貨期。 為了能夠對標汽車工業,將品質高配戰略實施到底,伊之密引入了一家專門為整車廠提供管理輔導培訓的顧問公司。這家公司曾經成功幫助長安汽車實現生產的標準化、模組化、模塊化。 如今,將汽車工業的模組化模式導入伊之密已成果初現。200T以下注塑機已采用模組疊加方式生產,將實現流水線混線生產,接單后7天內交貨,可滿足80%的訂單需求。 引入“最強大腦” 做工業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實現了整機技術的提升和對標汽車行業的高配戰略后,市場的變化又對伊之密的產品品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這兩年,我們深刻知道產品要轉型升級,不能只圍繞主機,因為中國的主機裝備,從量上已經做到全球第一,但主機只是構成工藝方案其中的一個環節。”在甄榮輝看來,無論是德國、日本,還是中國,在裝備的主機結構、性能原理上已經不會有很大的突破,但利用這些機器去解決工業應用問題的方案卻是無限的。“一旦有新材料和新工藝出現,很多客戶問這個東西能不能做,兩個月能不能交貨,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辦法。” 一直將發展的戰略視野對標國際的伊之密,要求自己從主機制造商向工業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要實現這樣的升級,伊之密選擇了引入行業內的“最強大腦”,以便實現“彎道超車”。 2016年,伊之密聘請了全球注塑機行業頂尖專家Dr.-Ing.Hans Wobbe擔任集團首席戰略官(總工程師)。Wobbe的職責是讓伊之密在技術水平、成本控制能力、質量和穩定性方面都能與國際頂尖企業并駕齊驅。 去年下半年,伊之密又深入到全球最前沿塑料加工技術研發的腹地——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塑料加工研究院(IKV)設立研發中心,主要針對新工藝、新材料的開發應用。同時伊之密創新中心也在順德五沙生產基地籌建中。 甄榮輝說,未來隨著中國與德國的創新中心互動日益緊密,將大大縮短中德成型技術的差距。“中國及全球市場可以更快地拿到領先的、但又符合成本需要的成型方案。” 記者手記 “快與慢”的 藝術哲學 與傳統的機械工廠嘈雜、臟亂的環境迥然不同,伊之密花園般的開放式環境讓每個來訪者都被其魅力折服。而在這里工作的員工,都被稱為“伊哥”,身穿整齊、干凈的制服,個個精神飽滿。 所有的產品都離不開人的因素,而在品質管理中,人更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伊之密,如果對人的工業技能素養的培訓提升沒跟上,即使引入再先進的國外技術、汽車工業管理模式,也很難落地。伊之密力圖將所有員工的工作都標準化,流水作業能夠固裝預裝測試,接到訂單以后才通過訂單觸發總裝,這樣能把節拍平準化,讓生產更穩定。 同時,伊之密也不希望將整個生產的周期節拍提得太高。近年來,伊之密進入了快速增長的軌道,并制定了到2020年實現銷售額翻一番的目標,但甄榮輝并不希望像傳統的工廠那樣每天打仗一樣,因為這樣工人會處于非常焦慮的狀態,這對工廠品質管理的穩定發展是不利的。 近年來,伊之密還一直向員工植入價值培訓。比方說,鼓勵員工參與到工藝過程改造提升,仿效日本技能師的培養模式對他們進行榮譽性的考核和獎勵,最終目的是要讓員工感覺自己在做技術活,而不是只是每天搬東西和擰螺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