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霸“世界工廠”二十年之久的中國,正為人力成本攀升、制造業優勢逐年降低而感到苦惱。利用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可鞏固其制造業霸主地位,使其倍受鼓舞。跡象表明,中國正成為工業機器人的最大買家。 總部設在德國的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在2012年買入36560臺工業機器人,較上一年增長近60%。同期日本購買26015臺工業機器人,列第三位的美國,購買量是23679臺。2013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購買量是全球銷量的20%。 瑞士ABB集團機器人業務部負責人Per Vegard Nerseth認為中國是世界最大和增長速度最快的機器人市場。他表示,在未來幾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遠遠拋離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市場,成為當之無愧的機器人市場領頭羊。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表明,從2008年到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購買量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長。而未來增長潛力還會加大,這由中國制造業“每萬名雇員對應的機器人數量”反映出來,2012年中國這一數字僅為23臺,遠遠低于韓國的396臺。 中國機器人需求量主要來自汽車行業制造企業的推動。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的汽車制造業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同時也占據了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量的60%。 除汽車制造業以及一些工作環境嚴苛行業,工業機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其他行業滲透,譬如半導體、通訊產品、計算機、消費電子等行業。 全球知名工業機器人制造商紛紛搶灘中國市場,包括ABB、庫卡、史陶比爾、安川、川崎、發那科等國際最知名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均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本土的新松、首鋼、廣州數控、啟帆、埃斯頓等亦厲兵秣馬,擴大生產規模。 機器人制造業目前仍由日本人主導。據估算,六大日本機器人公司占據了中國全部機器人采購量的約一半。與之相比,中國最大的四家機器人設備制造商總計才占據這個市場的5%份額。 雖然中國是世界增長最迅速的機器人市場,日本還是在工業機器人的市場保有量上排第一名,2012年該國運行中的工業機器人達31萬臺,相比之下,中國只有9.6萬臺,美國有16.8萬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