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鑄模具溫度與產品氣縮孔的案例分析 重慶瑞通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許蘭波 汪松 關鍵詞:氣縮孔,溫度,缺陷轉移 摘要:汽車自動變速器上應用的鋁合金液壓閥體產品,由于其結構復雜,油路筋骨曲折,且壁厚差異大,壓鑄工藝性差,極易形成困氣,縮松缺陷,從而給模具方案設計,壓鑄生產過程的管控帶來極大的挑戰。 前言 我司某款液壓閥體產品不良率居高不下,不合格品達50%。其報廢的主要原因就是機加工后暴露產品內部氣縮孔缺陷。本文從多個維度闡述氣縮孔形成的機理,巧妙應用冷卻水控制模溫,轉移缺陷,提升產品合格率。
1.產品特征 2.缺陷位置:軸承孔底部,見“圖一”; 3.產品不良率:47.5%,不良原因:氣縮孔。
圖一 軸承孔固定缺陷區域 01.缺陷形成機理分析 通過產品三維與缺陷產品實物剖切發現,軸承孔缺陷位置壁厚明顯較其它部位厚大。結合模流軟件分析料液追蹤,溫度,折疊氧化物以及含氣量結果顯示,軸承孔存在兩股金屬流交匯填充現象,且區域熱容量大,屬于最后凝固的部位。在凝固過程中,金屬液由液態逐漸轉變為固態,產生體積收縮,該區域殘留氣體被吸入收縮空腔。而其它壁薄區域優先凝固,使填充補縮通道堵塞,故形成氣縮孔缺陷。見“圖二”
圖二 模流軟件分析視圖 A:料液追蹤;B:溫度;C:折疊氧化物;D:含氣量 02.改善方案及驗證 經過上述缺陷形成機理分析,當前產品結構已無法實施優化。本著改善對策由易到難的解決思路,首先從工藝上嘗試改善,逐步調整軸承孔厚大部位模溫,使軸承孔缺陷區凝固順序發生變化,實現缺陷轉移,機加不暴露缺陷(產品內部缺陷存在,但不影響產品性能)。由此,針對軸承孔厚大區域進行四次溫度調整,并在其它工藝條件不變的條件下開展以下實驗: 1.關閉軸承孔點冷并減少噴涂量,使其溫度處于220℃-240℃之間; 2.關閉軸承孔點冷并增加噴涂量,使其溫度處于190℃-210℃之間; 3.啟用軸承孔點冷,通過增加點冷通水時間,使其溫度處于150℃-170℃之間; 4.軸承孔冷卻水改為長通,溫度處于90-110之間;見“圖三”
圖三 調整軸承孔區域溫度 A:標定220.3℃;B:標定201.2℃;C:標定153.2℃;D:標定105.2℃ 每次溫度調整后,采用熱成像儀測量確認,在達到需求溫度情況下各生產100件,同步探傷確認軸承孔區域缺陷變化,分別進行加工驗證,并在合格品中隨機抽取進行剖切,確認缺陷離加工面深度,見“表一”與“圖四”,“圖五”。
表一 模溫調整驗證結果
圖四 軸承孔底部孔缺陷轉移至側壁
圖五 軸承孔側向剖切實物圖 03.結論 通過以上4次溫度調整驗證,鎖定了該產品的生產工藝,后續在固化工藝條件下生產,軸承孔底部均未發現氣縮孔加工暴露,產品整體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 綜合上述驗證,調整模具局部溫度可以有效轉移氣縮孔并縮小缺陷,使其在機加工時不暴露,從而有效提高產品合格率,降低生產制作成本。
本文輔導:葉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