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yin荡合集小说,秋霞鲁丝片无码一区二区,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先进个人主要事迹

當前位置:首頁>技術應用

鋁合金后端蓋壓鑄工藝優化及局部擠壓設計

李光浩 發表于2024/2/20 9:32:06 鋁合金后端蓋工藝分析澆注系統

原標題:鋁合金后端蓋壓鑄工藝優化及局部擠壓設計

摘要

分析了鋁合金后端蓋鑄件結構工藝性,根據壓鑄工藝經驗公式設計了澆注系統。采用Flow-3D軟件進行數值模擬,發現后端蓋鑄件懸置孔區域不能實現金屬液順序充填。根據數值模擬結果修改澆注系統設計并進行實際生產,鑄件厚壁區域產生縮孔缺陷。針對厚壁區域設計局部擠壓工藝,在其凝固過程中進行擠壓補縮,消除了后端蓋鑄件懸置孔部位縮孔缺陷。

國內壓鑄件產品呈現多元化特征,涵蓋領域包括汽車、通訊、五金、玩具、家電、航空等。目前國內每年壓鑄件產量約210萬噸,其中鋁合金壓鑄件占總產量的3/4。ADC12鋁合金壓鑄件具有成品率高、密度小、強度高、加工性能好等特點,適合大批量生產,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和電子通訊領域。鋁合金后端蓋是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重要部件,它既是電機外殼的一部分,又兼有軸承座功能,需具備足夠強度和剛度以支撐轉子運動,同時容納軸承供油的油路和電子控制的線路。

1、產品結構分析

后端蓋結構如圖1所示,材質ADC12,屬于Al-Si-Cu系鋁合金。壓鑄件殼體區域壁厚5mm,結構復雜,中心有一處直徑為60 mm的軸承孔,背面有5處直徑29 mm的厚大懸置孔,容易產生縮孔、縮松缺陷。

圖1 后端蓋壓鑄件結構

2、壓鑄工藝設計

2.1 分型面選取

分型面設計如圖2所示。為了從型腔中順利取出后端蓋壓鑄件,在鑄件最大截面處設置分型面,并綜合考慮包緊力的影響,使壓鑄件在開模后留在動模處,利用動模上的頂桿推出工件。

圖2 分型面設置示意圖

2.2 澆注系統設計

后端蓋圓盤側有5處懸置孔,壁厚較厚,是氣孔和縮孔發生的高風險區域,因此模具設計時優先將內澆道布置在該處,以提高此區域的補縮效果。同時,該處結構復雜難以排氣,優先填充該區域使冷料流向末端,可減少卷氣缺陷。內澆道截面積按流量經驗公式

(1)計算:

式中:Ag 為內澆道截面積;G為通過內澆道的金屬液質量,根據3D模型測算為2 983g;ρ為金屬液密度,取2.4g/cm³ ;vg 為內澆道處金屬液的充填速度,取40 m/s;t為充型時間,取0.05s;計算得內澆道截面積為621 m㎡ 。

橫澆道厚度尺寸過小會降低金屬液溫度,過大則冷卻速度緩慢,影響生產率,增大金屬消耗。橫澆道厚度由經驗公式(2)確定:

D=(5~8)T (2)

式中:D為橫澆道厚度,T為內澆道厚度,取D=25 mm。橫澆道的截面積形狀設計為扁梯形,截面積大小從直澆道到內澆道保持均勻漸縮變化。

2.3 溢流系統設計

溢流系統能夠及時地收集冷污金屬液,排出型腔中的氣體,抵消渦流,對鑄件起到部分補縮作用。考慮到充填距離較長,金屬液抵達型腔尾部時熱量損失大,因此在金屬液最后充填的位置設置多道溢流槽。完整的澆注系統與溢流系統設計如圖3所示。

圖3 后端蓋鑄件壓鑄工藝

3、數值模擬與工藝優化

3.1 前處理

采用Flow-3D軟件對設計的壓鑄工藝進行數值模擬驗證。將計算域內三維幾何模型以stl格式導入軟件中,設置網格單元尺寸為0.15cm,模具材料設為H13,壓鑄件材料設為ADC12,流動模式設為紊流模型,工藝參數的設置見表1。

表1 工藝參數

3.2 初始方案

充型過程數值模擬結果如圖4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t=0.3578 s時刻,金屬液首先從中間的內澆道進入型腔;t=0.3578 s時刻,3個橫澆道的金屬液在中心匯流;t=0.3889 s時刻,整個型腔的輪廓大部分填充完畢;t=0.3966 s時刻,整個鑄件基本充填完畢。從金屬液進入內澆道開始到填充完成,產品填充全程時間為0.0388 s。從圖4d可以看出,A區域標記的懸置孔未完成充填,此時該區域周圍已經被金屬液包圍,卷入該處的氣體將難以排出,需要對澆注系統進行優化。

圖4 充型過程數值模擬結果

3.3 優化方案

根據鑄件的結構特點和初始工藝方案數值模擬結果,將中間的內澆道分為兩支,調整進料的角度有利于優先充填鑄件前端的厚壁區域。優化后的內澆道設計如圖5所示。

圖5 優化后的澆注系統

澆注系統優化后鑄件充型過程數值模擬結果如圖6所示,由圖可見,t=0.3694s時刻,金屬液通過內澆道開始充填型腔;t=0.3852 s時刻,開始充填中心軸承孔位置,金屬液流動平穩;t=0.3927 s時刻,首先進入型腔的金屬液進入溢流槽,將夾雜的氣體與氧化物帶入溢流槽,此時壓鑄件基本充填完畢,與初始工藝相比,有缺陷的懸置孔區域充型狀況良好;t=0.4004 s時刻充型完畢,充型過程時長約為0.031 s,金屬液充填順序良好,鑄件輪廓清晰。

圖6 優化澆注系統后充型過程數值模擬結果

4、局部擠壓工藝

根據優化工藝設計制備模具并進行試產,鋁合金材料選擇ADC12,壓鑄機為DCC800T臥室冷室壓鑄機,壓鑄過程中對模具型腔抽真空,以減少鋁液流動過程夾雜和氣體卷入量,提高填充質量。經X射線無損探傷檢測發現,產品部分位置存在較多縮松,如圖7所示。分析該缺陷產生的原因是此處壁厚尺寸較大,凝固較晚,中心熱節補縮不足。綜合考慮模具結構與生產實際情況,確定采用局部擠壓工藝進行優化。

圖7 無損探傷結果

局部擠壓是在模具中增加擠壓銷,通過油缸推動擠壓銷,對鑄件縮孔部位加壓,強制補縮,可獲得高品質的壓鑄件。擠壓位置如圖8所示,設置兩支直徑分別為9 mm與6 mm的擠壓銷。

圖8 局部擠壓設計

擠壓油缸直徑的選取由式(3)確定:


                     P系統油壓S油缸 =P擠壓S擠壓銷   (3)

產品制造采用力勁DCC800T壓鑄機,該設備的P系統油壓 為14MPa,P擠壓 的數值為鑄造應力的3~4倍,取360 MPa,S擠壓銷 為擠壓銷截面積,計算得油缸內徑為57 mm。考慮到擠壓過程中擠壓銷與擠壓套間有一定滑動間隙,鋁屑容易進入,造成摩擦力增大,將油缸內徑向上選取為80 mm,以克服運動阻力和機械能消耗。

擠壓延遲時間是充型完成后至局部擠壓開始的時間,在鑄造過程中,當金屬液處于半固態狀態時開始擠壓可以獲得最佳的擠壓效果。擠壓持續時間是指擠壓銷開始擠壓直到回退時所持續的時間。通過試驗,確定延遲時間為1.5 s,持續時間為10 s。

對模具結構優化后進行生產,經檢驗,設置局部擠壓后的壓鑄件產品質量良好,X射線探傷結果如圖9所示,無明顯孔洞缺陷。

圖9 工藝優化后鑄件無損探傷結果

5、結束語

(1)通過對鋁合金后端蓋結構工藝性分析、壓鑄工藝設計和數值模擬優化,并采取改變內澆道數量和角度工藝措施,實現了金屬液順序填充。

(2)在厚壁區域設計局部擠壓工藝,延遲時間1.5 s,持續時間10 s,消除了該區縮孔缺陷,得到合格鑄件。

作者

李光浩
寧波博大機械有限公司
董超奇 盧信學 孫寶壽 束學道
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
浙江省零件軋制成形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本文來自:鑄造雜志

評論
文明上網,登錄評論   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驗證碼:*
還可以再輸入500
  
回頁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农架林区| 进贤县| 鸡泽县| 盐城市| 孟连| 广灵县| 延长县| 武陟县| 清水河县| 巧家县| 固阳县| 襄城县| 沙坪坝区| 新巴尔虎左旗| 聂拉木县| 衡东县| 陆良县| 麟游县| 大名县| 兴隆县| 徐汇区| 兰考县| 宾阳县| 清河县| 从江县| 徐汇区| 永定县| 砀山县| 扶风县| 平南县| 郴州市| 乐亭县| 沿河| 普兰县| 随州市| 沾化县| 灵台县| 天等县| 洪江市| 肥东县|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