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采用純銅質蛇形通道復合Sr變質制備了Al-27Si-4.5Cu-0.6Mg合金的半固態漿料,并進行了流變壓鑄,研究了在不同Sr加入量時,T6處理對流變壓鑄試樣的性能和組織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復合工藝制備下,充分細化了初生Si和有效變質了共晶Si,再經T6處理后可以得到圓整的顆粒狀共晶Si和棱角被鈍化的初生Si,并且熱處理前的變質效果越好,T6處理后得到的共晶Si形貌越圓整細小;T6處理進一步提高了復合處理制備的Al-27Si-4.5Cu-0.6Mg合金半固態流變壓鑄試樣的抗拉強度,熱處理前后的最高抗拉強度都出現在Sr含量為0.02%的條件下。 過共晶Al-Si合金具有優異的耐磨損和耐腐蝕性能、較低的密度、較高的熱穩定性和優異的力學性能。其主要用于制造汽車或摩托車等發動機的活塞、缸套、帶輪、傳動裝置等零件。但當Si含量較高時,過共晶Al-Si合金組織中會出現粗大的多角塊狀、板條狀及五星瓣狀不規則的初生Si,共晶Si也生長成為長針片狀,這種狀態嚴重割裂了合金基體,受力條件下易于在初生Si邊緣產生應力集中,導致微裂紋產生,惡化合金的力學性能。因此,為了提高過共晶Al-Si合金的性能,必須同時充分細化初生Si和有效變質共晶Si。 為了充分細化初生Si和有效變質共晶Si,傳統的方法是往過共晶Al-Si合金中加入適量的P或S來細化初生Si,加入適量的Na、Sr、Sb等來變質共晶Si,但當同時加入P或S和Na、Sr、Sb時,會發生化學反應,既降低了初生Si的細化作用,也會削弱共晶Si的變質效果。純銅質蛇形通道澆注制備半固態合金漿料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種方法,可以制備出質量良好的半固態合金漿料。本課題設想利用純銅質蛇形通道來充分細化初生Si,再提前往合金中加入Sr來化學變質共晶Si,以同時實現初生硅的充分細化與共晶硅的有效變質,并且純銅質蛇形通道制備的半固態過共晶Al-Si合金漿料可實現流變壓鑄,可有效減輕試樣的卷氣。T6處理可以進一步改善過共晶Al-Si合金流變壓鑄試樣的力學性能。因此本課題采用水冷純銅質蛇形通道和Sr復合工藝制備半固態Al-27Si-4.5Cu-0.6Mg合金漿料,再對流變壓鑄試樣進行T6處理,考察了流變壓鑄試樣的抗拉強度、組織的變化,旨在為其應用提供參考。 1、試驗方案 試驗合金為較高純度的Al-27Si合金,其化學成分見表1。Sr以Al-10Sr中間合金的形式加入。
表1 Al-27Si鋁合金的化學成分 % 采用電阻爐加熱Al-27Si-4.5Cu-0.6Mg合金,熔化溫度控制在850 ℃。當合金熔化后,保溫2 h,再加入Al-10Sr中間合金,隨后保溫30 min。Sr的加入量分別為0、0.01%、0.02%、0.03%。合金保溫后,再向熔體中通入10 min的Ar進行除氣,隨后將熔體溫度降至830 ℃附近時,進行扒渣并準備澆入蛇形通道內。在澆注之前,蛇形通道提前通入冷卻水。將830 ℃的Al-27Si-4.5Cu-0.6Mg合金液澆入純銅質蛇形通道,半固態漿料流入提前預熱至200 ℃的陶瓷澆勺中,立即將其倒入壓鑄機的壓室內并進行流變壓鑄。純銅質蛇形通道制備半固態Al-27Si-4.5Cu-0.6Mg過程見圖1。采用4XC倒置光學顯微鏡(OM),拍攝金相照片,并計算初生Si和共晶Si等效圓直徑D:
式中,Ai為初生Si面積;N為統計的初生Si顆粒總數。 流變壓鑄采用YYC180B型臥式冷室壓鑄機,壓射比壓為90 MPa,壓射壓頭速率為0.5 m/s,保壓時間為9 s,同時制備4支標準拉伸試樣和料柱,見圖2。 T6處理工藝:固溶溫度為490 ℃,保溫6 h,水淬;時效溫度為180℃,時效時間為6 h。
圖1 蛇形通道制備半固態Al-27%Si-4.5Cu-0.6Mg鋁合金的示意圖
圖2 流變壓鑄試樣 2、試驗結果及分析 2.1 T6處理對流變壓鑄試樣組織的影響 圖3為純銅質蛇形通道復合澆注制備的T6處理前后的半固態Al-27Si-4.5Cu-0.6Mg合金的流變壓鑄試樣組織。其中,白色顆粒為初生α-Al相,灰色塊狀為初生Si,灰色針片狀為共晶Si,黑色枝晶狀為Al2Cu。未添加Sr時,合金組織中的共晶Si呈長針片狀,且主要分布于基體的枝晶間。長針片狀共晶Si的平均長度可達7.85μm(見圖4),這嚴重割裂了合金基體。此外,因為激冷作用,在組織中也存在少量變質的纖維狀共晶Si。粗大的枝晶狀Al2Cu與長針片狀的共晶Si存在搭接現象,見圖3a。當Sr加入量為0.01%時,針片狀的共晶Si發生明顯的細化,部分共晶Si被變質為纖維狀,其中剩余的長針片狀共晶Si平均長度減小到了4.64μm(見圖4),且隨著Sr的加入α-Al枝晶長度變小,見圖3c。當Sr加入量為0.02%時,長針片狀的共晶Si得到進一步變質,共晶硅平均長度減小到了2.85μm,并且共晶Si的分布更加均勻,見圖3e。當Sr加入量為0.03%時,長針片狀的共晶Si基本消失,共晶Si長度僅為1.07μm左右。因此,當Sr的添加量為0.03%時,可有效變質共晶Si,使其由長針片狀變質為纖維狀。α-Al枝晶轉變為薔薇狀,并且發現部分共晶Si與初生Si顆粒有連接的情況,在初生Si周圍共晶Si以纖維狀存在,然而Al2Cu依然以枝晶方式存在,見圖3g。
圖3 不同Sr加入量下T6處理前后半固態Al-27%Si-4.5Cu-0.6Mg合金流變壓鑄組織 經過T6處理,Al-27Si-4.5Cu-0.6Mg合金的流變壓鑄試樣中的共晶Si轉變為顆粒狀,只是共晶Si大小與是否變質有關,枝晶狀的Al2Cu基本消失。從圖4可以看出,T6處理后不同Sr加入量的共晶Si等效圓直徑不同,經過Sr變質處理,共晶Si等效圓直徑減小。當不添加Sr時,共晶Si的等效圓直徑為5.2μm;當Sr加入量為0.01%時,共晶Si的等效圓直徑大幅度減小到3.7μm;當Sr加入量為0.02%時,共晶Si的等效圓直徑進一步減小到3.2μm;當Sr加入量為0.03%時,最終共晶Si的等效圓直徑為2.9μm。
圖4 T6處理前后不同Sr加入量的共晶Si尺寸 圖5為未添加Sr的Al-27Si-4.5Cu-0.6Mg合金的凝固組織。可以看出,未經純銅質蛇形通道處理,Al-27Si-4.5Cu-0.6Mg合金組織中的初生硅呈粗大的塊狀,嚴重割裂了合金基體,削弱了合金的力學性能,見圖5a。經純銅質蛇形通道處理,Al-27%Si-4.5Cu-0.6Mg合金組織中的初生硅顆粒明顯被細化,見圖5b。從圖3可以看出,T6處理對半固態Al-27Si-4.5Cu-0.6Mg合金流變壓鑄試樣組織中初生硅的影響較小。T6處理前,初生Si呈多角塊狀形式存在;T6處理后,初生Si有一定程度的鈍化,但大小沒有變化。
圖5 未添加Sr的Al-27%Si合金的凝固組織 經純銅質蛇形通道處理Al-27Si-4.5Cu-0.6Mg合金,其初生Si受到通道內壁的激冷作用而發生充分的細化,這種物理細化作用對Sr化學變質共晶Si不會產生什么影響,所以通過純銅質蛇形通道復合Sr處理可以充分細化初生Si的同時又可以有效變質共晶Si。Sr是典型的“吸附”類變質元素,Sr原子吸附在共晶Si的生長表面上,毒化了Si的生長位置,誘發了更多的孿晶生長,這為共晶Si提供了更多的生長方向[7],使共晶Si的生長特性從各向異性轉變為各向同性,于是共晶Si的生長狀態發生改變,最終由長針片狀轉變為纖維狀,產生了有效變質。隨著Sr的加入,α-Al枝晶最終轉變為薔薇狀,由于α-Al枝晶的消失增加了初生Si與最后凝固液相的接觸機會,又因初生Si與共晶Si本質上具有相同的晶體結構,進而使得更多的共晶Si可以依附于初生Si形核長大。這表明Sr對共晶Si的變質是對共晶 Si和α-Al相共同作用的結果。 2.2 T6處理對流變壓鑄試樣抗拉強度的影響 T6處理對Al-27Si-4.5Cu-0.6Mg合金流變壓鑄試樣組織有較大的影響。Cu、Mg等溶質原子在固溶時,擴散進入α-Al基體,形成過飽和固溶體,并在時效過程中彌散析出強化相,這有利于合金力學性能的提高。T6處理時,共晶Si發生頸縮和顆粒化,變為較圓整的顆粒狀共晶Si,增強了其與基體的結合力,減輕了受力時應力集中和裂紋萌生的可能,有利于其抗拉強度的穩定或提高。T6處理時,初生Si的棱角被鈍化,也改善了其與基體的結合情況,有利于其抗拉強度的穩定或提高。 圖6為純銅質蛇形通道復合Sr處理制備的半固態Al-27Si-4.5Cu-0.6Mg合金的流變壓鑄試樣的抗拉強度。可以看出,T6處理后,不同Sr加入量下的合金,其抗拉強度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其中當Sr加入量為0.02%時,合金的抗拉強度達到254.7 MPa。當未添加Sr時,T6處理前的抗拉強度為161.5 MPa,T6處理后的抗拉強度為205.3 MPa。當Sr含量為0.01%時,T6處理前的抗拉強度為175.1 MPa ,T6處理后的抗拉強度為227.8 MPa。當Sr含量增加到0.03%時,T6處理前的抗拉強度為200.2 MPa,T6處理后的抗拉強度為225.3 MPa。圖7為T6處理前后Sr含量為0和0.03%時,半固態Al-27Si-4.5Cu-0.6Mg合金的流變壓鑄試樣的拉伸斷口形貌。拉伸試樣中的斷口由脆斷面及韌窩組成。平整的初生Si呈脆斷面,其脆斷面周圍出現韌窩形的α-Al相斷面,這表明合金的斷裂是韌性和脆性共存的混合斷裂方式。在加入Sr變質劑并經過T6處理,都使斷口中的韌窩增多,但未改善初生硅的脆斷平面。
圖6 T6處理前后不同Sr加入量的抗拉強度
圖7 流變壓鑄試樣的拉伸斷口形貌 隨著Sr的加入,半固態Al-27Si-4.5Cu-0.6Mg合金中的針片狀共晶Si變質為纖維狀,再經T6處理后,共晶硅進一步圓整,初生Si棱角也被鈍化,Al2Cu也彌散分布于基體中,這些都改善了共晶Si和初生Si與基體的結合力,使得流變壓鑄Al-27Si-4.5Cu-0.6Mg合金試樣的抗拉強度得到進一步提高。 3、結論 (1)采用水冷純銅質蛇形通道澆注工藝和長效變質劑Sr復合細化工藝制備半固態Al-27Si-4.5Cu-0.6Mg合金流變壓鑄試樣,能夠充分細化初生Si的同時有效變質共晶Si。 (2)經T6處理后,半固態Al-27Si-4.5Cu-0.6Mg合金的流變壓鑄試樣,可以得到顆粒狀的共晶Si和棱角鈍化的初生Si,而且T6處理前的變質效果越好,T6處理后得到的共晶Si形貌越圓整細小,當Sr的加入量為0.03%時,等效圓直徑最小為2.9μm。
(3)T6處理可以進一步提高Al-27Si-4.5Cu-0.6Mg合金半固態流變壓鑄試樣的抗拉強度,如當Sr含量為0.02%時,T6處理前后合金的抗拉強度都達到最高,分別是228.8 MPa和254.7 M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