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拓股份在上交所上市 7月25日,行業知名鋁合金精密壓鑄件廠商——晉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正式登陸A股市場。公司股票簡稱“晉拓股份”,股票代碼為“603211”。本次公開發行股票6795.2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為44508.56萬元。本次募集資金將用于投資智能汽車零部件生產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晉拓股份表示,公司將以本次上市為契機,不斷優化治理結構,通過各項經營戰略的實施,在研發能力、產品質量與客戶群體等方面構建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力爭成為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在國內保持領先地位的汽車零部件制造業企業。 據了解,晉拓股份成立于2004年7月,總部位于上海,在上海、江蘇無錫建有多個生產基地,主要從事鋁合金精密壓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依托在壓鑄、模具設計、機加工領域的先進技術和制造工藝,形成了以汽車零部件為主,同時還有智能家居零部件、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零部件、信息傳輸設備零部件的多元化產品結構。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業收入預計同比增長5.30%-12.87%,凈利潤同比增長0.69%-9.33%。 去年鋁(鎂)合金鑄件產量720萬噸 7月26日,中國鑄造協會發布了《2021年中國鑄造行業數據》。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鑄件總產量達到5405萬噸,同比增長4%,兩年平均增長5.3%,鑄造行業實現了相對平穩的發展。 其中,2021年汽車鑄件產量為1540萬噸,汽車工業是鑄件最大需求用戶,2021年汽車鑄件占比為28.5%,由于出口的拉動作用,汽車鑄件產量同比增長2.7%。從材質鑄件產量數據顯示,其中,鋁(鎂)合金鑄件產量720萬噸,銅合金鑄件產量90萬噸。 宜安科技根據需求增加大型壓鑄設備 宜安科技近日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的6100T壓鑄機正在株洲工廠進行安裝調試中。未來,公司將根據市場和客戶的需求適時增加大型壓鑄機設備。目前,公司一體化壓鑄主要集中于汽車產品,汽車整車廠商和組裝廠商都將是公司服務的客戶。 富盛達集團向力勁批量采購壓鑄單元 來自力勁集團的消息,7月25日,富盛達集團董事長蔡敬忠等一行到訪力勁集團深圳領威科技有限公司,洽談、采購了共計20臺套力勁800T-6000T中大型智能壓鑄單元。近年來,富盛達集團組建研發團隊,啟動輕量化壓鑄新能源材料開發事業的研究,并積極進軍新能源汽車大型結構件一體化壓鑄制造領域。 富盛達集團總部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是集產品開發、壓鑄生產加工為一體的專業鋁鋅合金壓鑄件供應商,為汽車、通訊、電子電器、智能門鎖、五金等行業提供理想配套產品。 云海金屬6800噸壓鑄機將生產鎂建筑墻板 南京云海特種金屬股份有限公司(“云海金屬”)近日在接待調研機構時表示,因建筑模板需要人工搬運,這對建筑材料輕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鎂相對于其他材料在輕量化方面更有優勢。鎂的壓鑄性能好,鎂合金建筑模板使用壓鑄工藝一體化成型,后加工的成本要比原來鋁合金擠壓型材焊接的成本要更低。 此外,鎂耐堿,不容易沾水泥,所生產出的建筑模板的清理費用也比較低。目前,公司的鎂合金頂板已經批量供貨,近期6800噸壓鑄機安裝結束后,鎂合金墻板也將開始供應。 廣東鴻圖擬成立合資公司,在西南地區布局壓鑄業務 7月27日,廣東鴻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鴻圖”)發布公告,公司擬與成都奧興投資有限公司(“奧興投資”)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成都鴻圖奧興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注冊資金為1.3億元,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有色金屬鑄造、機械零件/零部件加工等相關業務。股權出資顯示,廣東鴻圖出資8600萬元,持有合資公司66%的股權。奧興投資以持有的柳州奧興汽配制造有限公司(“柳州奧興”)17.40%的股權作價4437萬元出資,持有34%的股權。 該合資公司定位為一家控股公司,將通過控股柳州奧興和奧興投資全資子公司——成都德潤匯創裝備有限公司(“德潤匯創”),以及相應業務資產注入,布局西南地區汽車壓鑄業務,并開展特種機加工業務。 據了解,奧興投資旗下有汽車壓鑄、機加工、傳感器三大主營業務板塊。此次交易包括奧興投資旗下汽車壓鑄業務板塊和機加工業務板塊的相關股權及業務資產。 廣東鴻圖表示,成渝地區作為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之一,汽車保有量超千萬輛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潛力大。本次交易將獲得目標公司成都和柳州的產能基地及所擁有的熔煉、能耗指標,快速實現公司在西南區域產能布局。 旭升股份子公司獲增資以擴大生產規模 7月22日,寧波旭升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旭升股份”)發布公告,公司基于控股子公司——寧波和升鋁瓶技術有限公司(“和升鋁瓶”)的運營情況,結合行業未來發展,將和升鋁瓶的注冊資本由3000萬元增加至1.2億元。本次增資獲得公司、和升鋁瓶、公司實控人、青島臨水知來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認繳,增資完成后,公司持有和升鋁瓶的股權將由86%減少至67%。 和升鋁瓶成立于2020年,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車零部件研發、有色金屬合金制造、安防設備制造及銷售等。公司表示,本次增資能夠充分提升和升鋁瓶的企業實力,滿足擴產項目的資金需求,擴大生產規模,進一步提高經營業績及盈利能力。 今飛凱達正在研發非熱處理一體化壓鑄鋁合金新材料 7月22日,浙江今飛凱達輪轂股份有限公司(“今飛凱達”)在接待調研機構時表示,公司的高強韌非熱處理一體化壓鑄鋁合金新材料的開發工作正在正常推進中,目標產品主要為新能源汽車一體化壓鑄件及大型一體化壓鑄件。 今飛凱達表示,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大型結構件其尺寸大且薄,在進行熱處理時,產品容易發生變形和產生氣泡。而高強韌非熱處理壓鑄鋁合金材料是一體化壓鑄的基礎條件之一。公司正在開發的非熱處理壓鑄鋁合金新材料是通過元素精準摩爾配比改善顯微組織,以及通過元素的自然時效增加強韌性,無須進行熱處理工序。這不僅能夠解決鑄件易發生變形和氣泡的問題,還有助于一體化壓鑄的工藝簡化、成品率提升。 合肥工業大學新能源汽車一體化結構件項目啟動 來自合肥工業大學的消息,近日,由合肥工業大學承擔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車暨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工程“新能源汽車用低成本鋁合金及成形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應用”項目啟動會在池州舉行。 據了解,該項目由合肥工業大學吳玉程教授擔任項目負責人,聯合池州市九華明坤鋁業有限公司、合肥江淮鑄造有限責任公司、江來先進制造技術(安徽)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開展該項目的研究。實現免熱處理高強韌鋁合金的壓鑄生產,示范應用于新能源汽車一體壓鑄大尺寸結構部件,突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核心瓶頸技術,實現關鍵環節自主可控,在“助推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鞏固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先發優勢和規模領先優勢”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嶸泰股份上半年開票銷售近6億元 揚州日報報道,在江蘇嶸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嶸泰股份”)的生產車間,目前各條生產線都滿負荷運轉,生產出的汽車轉向系統、傳動系統等精密壓鑄件產品有序排放,正等待發貨。嶸泰股份總經理朱華夏介紹,公司持續改善并優化合金組織結構,使產品輕量化效果更佳、安全系數更高、機械性能更好,乘用車電動助力轉向器殼體銷量獲得行業“冠軍”。1-6月,公司開票銷售近6億元。 嶸泰股份是集模具研發與制造、鋁合金壓鑄、精密加工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寧德文達鎂鋁公司開發出新能源車鎂合金結構件 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三祥新材”)近日表示,公司參股子公司——寧德文達鎂鋁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團隊已成功開發出鎂合金汽車HUD殼體、儀表盤殼體、電機控制器殼體、電池托盤、電池結構件等產品。據悉,寧德文達鎂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鎂合金、鋁合金壓鑄業務。 甄榮輝當選伊之密公司董事長 廣東伊之密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伊之密”)發布公告,公司于7月21日召開2022年第一次臨時董事會會議,一致同意選舉董事甄榮輝為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截至目前,甄榮輝合計控制公司15.05%的表決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 伊之密專注模壓成型裝備制造領域,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為一體的裝備供應商。公司的主要業務為注塑機、壓鑄機、橡膠機、高速包裝系統及模具、機器人自動化系統,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3C、家電、包裝等行業。 瑞立集團進入戴姆勒全球配套體系 來自瑞立集團消息,7月21日,戴姆勒公司在瑞立集團總部當場宣布瑞立順利通過其OSA審核。戴姆勒OSA審核組專家對瑞立前瞻性的戰略規劃、豐富的國外OEM市場經驗、創新的研發手段、強大的制造體系、先進的智能化裝備以及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給予了高度評價。 此次順利通過戴姆勒OSA審核,標志著瑞立正式進入戴姆勒全球配套體系。這是瑞立在技術創新、管理提升和市場開拓上取得的又一階段性成果,具有里程碑意義。 廣東鴻圖天津子公司成立 據企查查APP顯示,7月19日,廣東鴻圖(天津)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2500萬元,主要從事汽車鋁合金零部件、汽車內外飾件、精密模具的研發、制造。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廣東鴻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鴻圖”)100%控股。 此前,廣東鴻圖發布公告,公司擬分別在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以進一步完善公司汽車零部件主業的市場和區域布局。通過投資設立天津鴻圖和廣州鴻圖,有利于拓寬和完善公司的區域市場布局,為未來公司可持續的發展打下基礎。 華陽集團壓鑄機設備逐步向大噸位延伸 惠州市華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陽集團”)近日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一體化壓鑄的主要特征是由組裝多個獨立零件改為使用較大噸位壓鑄機一次成型。公司的精密壓鑄業務目前以鋁合金、鎂合金等輕量化材料為主。今年以來,新訂單開拓數量同比增幅較大。公司的壓鑄機設備逐步向大噸位延伸,以滿足市場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需求。 華陽集團的精密壓鑄業務擁有汽車關鍵零部件、精密3C電子部件及工業控制部件等產品線,產品應用從動力系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并延伸至新能源三電系統、熱管理系統和汽車電子零部件(HUD、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產品。 萬豐奧威在研鎂合金一體化汽車底盤結構件 浙江萬豐奧威汽輪股份有限公司(“萬豐奧威”)近日表示,公司的鎂合金一體化壓鑄在研項目包含乘用車底盤結構件,目標為首次實現乘用車底盤主要結構件的一體化鎂合金壓鑄成型制造,減少相關底盤部件的裝配數量,以降低安裝時間和成本,實現汽車主要底盤結構件的輕量化設計和制造,引領全球鎂合金一體化壓鑄技術的發展,目前該項目仍在研發中。 銘利達一體化電池托盤結構件明年量產 7月27日,深圳市銘利達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銘利達”)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最早從2017年就開展了對新能源汽車一體化壓鑄技術的研發,屬于國內比較早開展一體化壓鑄結構件研發生產的廠商之一。公司生產的產品最早應用于北汽極狐汽車上的前后縱梁一體化鋁合金結構件,目前已實現量產,產量仍在持續提升中。 此外,公司在研發中的一體化電池托盤結構件應用于終端客戶戴姆勒-奔馳,目前已處于小批量交付過程中,預計于2023年開始批量量產。 蕪湖僅一新能源輕量化及5G濾波器壓鑄項目環評 7月27日,蕪湖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消息,對蕪湖僅一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設的新能源輕量化和5G濾波器項目的環評報告進行公示。該項目位于安徽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由蕪湖僅一機械有限公司(“蕪湖僅一”)投資。 據了解,該項目于2020年7月簽約落戶蕪湖。公司通過在蕪湖設立全資子公司——蕪湖僅一新材料有限公司作為實施主體。該項目購地48畝,擬分三期實施建設。其中,一期項目占地面積11000平方米,規劃建設6棟生產車間,并配置機加工中心、清洗線、熔化爐、保溫爐、壓鑄機、機器人研磨等生產設備及配套環保設施等。 寧德時代布局一體化電動底盤研制領域 7月26日,在上海舉行的“潮涌浦江”投資上海銀企攜手專場活動上,寧德時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漢兵在活動上表示,寧德時代已經在上海落地了智能科技一體化電動底盤研制項目、未來能源研究院、以及在浦東的高端制造基地等項目。未來,寧德時代還將在上海推廣電動化及新能源儲能領域的前沿技術示范應用。 據了解,今年2月,寧德時代(上海)智能科技一體化電動底盤研制項目開工建設,項目總用地面積為28.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為35萬平方米,項目規劃建成10個單體建筑,包括廠房、倉庫和研發辦公大樓。 在CTC技術方面,去年9月,寧德時代已成立了合資子公司——蘇州時代新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寧德時代公告稱,合資公司將專注于CTC一體化電動底盤等業務。此外,寧德時代還涉足壓鑄領域。公司與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萬順機電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文達鎂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寧德壽寧縣共同投資了“鎂鋁合金壓鑄項目”。 潘復生:輕量化是新能源汽車實現節能減排的現實途徑 新華網報道,近日,在重慶舉行的中國(重慶)國際綠色低碳及循環發展高峰論壇暨碳中和驅動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活動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協主席、重慶大學教授潘復生表示,碳中和、碳達峰需要在節能減排和能源轉型兩個方面進行探索。輕量化是目前新能源汽車實現節能減排的現實途徑,新型電池的發展與突破對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影響極大。 潘復生介紹,汽車輕量化的主要實現途徑有兩方面,一是輕量化材料。使用比強度更高或密度更小的高強度鋼、鋁合金、鎂合金、碳纖維復合材料,對傳統普通鋼結構進行替代。二是輕量化設計。通過開發全新的汽車架構實現輕量化,甚至優化車身零部件數量、減少零部件尺寸等。 鎂基材料在降低排放和能源轉型兩方面均可能是實現新突破的前沿新材料。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鎂材料的發展應用潛力巨大、大有可為,對解決世界三大難題(資源危機、環境污染和能源危機)有重要意義。 順博合金(馬鞍山)新材料產業基地廠房封頂 馬鞍山日報報道,7月25日,位于安徽馬鞍山市博望區的順博合金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的廠房進入封頂階段。項目負責人夏躍云介紹,接下來的工作主要是平整地面以及設備進場。按照這個進度,項目將于10月份完工,11月份可以進行試生產。 據了解,該項目由重慶順博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順博合金”)投資建設,計劃分三期實施。其中,如今正在建設的一期項目占地面積460畝,將建設10條年再生鋁的生產線。二期項目占地面積500畝,將建設鋁合金基材生產線。三期項目占地面積440畝,主要建設鋁材深加工生產線?!?/p> 6月國內手機出貨量2801.7萬部 中國信通院發布報告顯示,2022年6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2801.7萬部,同比增長9.2%。其中,5G手機2302.7萬部,同比增長16.3%,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2.2%。智能手機2747.8萬部,同比增長9.1%,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8.1%。 1-6月,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達1.36億部,同比下降21.7%。其中,5G手機出貨量1.09億部,同比下降14.5%,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0.2%。智能手機1.34億部,同比下降21.7%,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