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初的這場突發疫情,對鑄造行業的發展走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同時,大數據顯示,2019年制造業整體困難加劇,頻繁、持續性PMI指數(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采購經理指數)跌破枯榮線,也凸顯了中國制造業當下面臨的嚴峻形勢。 鑄造是機械制造業的首道工藝,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基礎。在如此嚴峻的大環境下,鑄造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會是什么?又應如何突破呢? 針對此話題,中國鑄造協會文化傳媒中心特邀業內5位知名專家各抒己見。
張伯明 這次疫情肯定對國家的經濟有很大的沖擊。按平時來說,制造業早就應該開始生產,但現在2個月過去了,由于工作人員不足等問題,還不能完全性地開工。整機的產量下降,就必然影響到其上下游的產業鏈。鑄造作為各制造業的上游企業,下游需求下降必然使我們鑄造產量下滑。好在疫情發生在春節前后,這段時間也正是鑄造錯峰生產的時期,各鑄造企業都有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故我認為對鑄造的影響要小于主機企業。現在全國各行各業都在進入全面復工復產階段,追回前段時間的損失,會對鑄件提出要求,因此我們鑄造企業應該做好準備,尤其是人員及原輔材料的準備,一旦允許便可全力投入。我相信,我們鑄造在這疫情過去后會有一個輝煌時期到來。
應忠堂 鑄造行業面臨原輔材料漲價、工人工資提高、環保要求愈來愈高等問題,必須大量投入,勢必增加鑄件成本,相反鑄件價格漲得不多,從事鑄造沒有積極性,人才也大量流失,鑄件質量也不穏定。我認為這是鑄造行業最大危機。應該關停部分水平不高、設備落后的中小企業,使鑄件產能降低,供不應求,這樣來使得鑄件價格提高,企業才能有實力進行技術改造和吸引人才,方能渡過難關。
祝建勛 一是市場方面: (1)從國際來講,國際經濟下滑,各國汽車行業不景氣,汽車電動化,中美貿易戰,一些國家逆全球化抬頭,一些低成本(勞動力、原料、關稅)國家對中國低端鑄件國際市場形成威脅,這些都對中國鑄件出口帶來了挑戰。 (2)國內汽車行業進入調整期,汽車電動化、輕量化,其它產業對鑄件的替代(工程塑料、鍛壓等),都對鑄件需求帶來挑戰。 二是產品及對應的鑄造技術開發方面: (1)鑄造業有個難題,鑄件是別人設計的,鑄件也有可替代的其它行業,如工程塑料、鍛壓、型材,同時,同一個、同一類鑄件,可由不同材質和鑄造工藝來生產,但質量、效率、成本、環保有差異。這些都需要通過技術開發、產品開發、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來實現,而前者主動性不在鑄造廠手里,后者需要研發和技術投入,中小鑄造廠在這些方面都比較被動,特別是在快速發展的時代。 (2)下游不僅僅是汽車行業對輕量化的需求,還需要鑄造廠在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做大的投入。 三是勞動條件方面: 勞動力方面導致的招工難,薪資增加快,員工流動大。需要大大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要高投入,這對資金、技術、人才都具有挑戰。 四是綠色發展的挑戰: 鑄造業不綠色,社會、員工、技術及管理人才都不待見鑄造業,需要從技術創新、組織形態創新等方面入手解決,也需要大的資金投入等措施來應對。
徐貴寶 政府和決策者對鑄造的理解非常重要,把鑄造劃入雙高行業有致命影響,中鑄協正在奔走呼吁,已經在努力溝通解決。環保是鑄造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安全的高要求所帶來的生產成本增加給企業帶來巨大壓力,人才和勞工缺乏、工資上漲是企業面臨的重大問題,這些問題鑄造企業自身正在努力解決,但離不開國家政策支持和幫助。環保、自動化改造是要有一個過程的,希望留給企業一定的時間,凡事欲速不達……
李克銳 逐步收緊的環保督查與突發疫情的雙重打擊,令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本就緊繃的資金鏈面臨斷裂。 流動資金不足是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其次是生產成本上升:許多企業已經3個月沒有開工,但工資需要照發,各種費用上升,企業盈利能力下滑,很多企業無力進行技改投資和環保升級改造。其三,企業家信心受到沖擊:出口、消費和基建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由于國外疫情持續惡化,中國難以獨善其身,出口勢必受到很大影響;老百姓口袋本就沒錢,國內消費難以提振,預計至少20%的企業面臨生存危機。 但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局面沒有改變,對于行業標桿和骨干企業來說,疫情過后,是發展壯大和兼并重組的好機會,相信中國鑄造業會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同一話題下,鑄造行業各位專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一致的看法是:環保壓力、人才短缺、成本增長、國際貿易形勢緊張等是大大小小鑄造企業無法繞開的共性問題,技術創新、組織創新、政策支持等是突破方向。微觀鏡頭下,每個企業遇到的難題不盡相同,歡迎到第四屆中國鑄造節上來交流探索解決之道。
歡迎登陸中國鑄造協會官網www.foundry.org.cn及中國鑄造協會展覽網www.expochina.cn,或關注中鑄協官微、鑄造展覽網官微查詢詳情。 來源:中國鑄造協會 |